石川, 都道府縣的日本紀行, 十人十色的遊日手帖, 歷史名勝

加賀前田家的庭園-兼六園 | Kenroku-en, a garden established by Maeda Family of Kaga Clan | 兼六園-加賀藩前田家の庭園

鄰近金澤城的兼六園,是日本三名園之一,另外兩個分別為岡山縣岡山市的後樂園,以及茨城縣水戶市的偕樂園。三園同為江戶時代由大名建造的「迴遊式庭園」。雖然遺憾今次未能見到染井吉野櫻,但有幸觀賞到花期較早一點的梅花與冬櫻,配襯匠心獨運的池塘景致,徹底洗滌疲憊身心靈。

兼六園堪稱為「六勝」庭園,即齊備「宏大」、「幽邃」、「人力」、「蒼古」、「水泉」、「眺望」所有特質。宋朝李格非《洛陽名園記》寫道:「洛人云,園圃之勝不能相兼者六,務宏大者,少幽遂;人力勝者,少蒼古;多水泉者,難眺望。兼此六者,惟『湖園』而已。」要展現「宏大」寬敞氣派,便欠缺「幽邃」清靜環境;要「人力」人手雕琢,就失去「蒼古」古璞美態;要「水泉」瀑布流水,就沒有「眺望」開揚視野。文政5年(1822年)奧州白河藩主松平定信,認為日本的兼六園,媲美「湖園」般六者兼得,因此應加賀十二代藩主前田慶齊廣所託,將此庭園命名為「兼六園」。

DSCF5638

「迴遊式」庭園有別於寺廟方丈與宮殿書院欣賞到的「座觀式」庭園。有效活用每一寸土地,於庭中挖鑿池塘,堆砌假山,在多個地點設置亭台與茶室,置身其中的人必須經過庭園各處,才能遊覽整個庭園,是「迴遊式」的設計概念。清澄如鏡的池塘與川流不息的河水、以掘土堆疊的假山與五彩繽紛的樹木,這些元素交織出「築山・林泉・迴遊式庭園」的兼六園。

兼六園於延寶4年(1676年)由第五代藩主前田綱紀著手建造,跨越一百八十年載的浩大工程,經過多代藩主傳承,但每位藩主都貫徹一個理念:成仙的盼望。池塘猶如汪洋,當中島上居住了長生不死的神仙。始於前田綱紀,於瓢池加入「蓬萊」、「方丈」、「瀛州」三個神仙島;到第十三代藩主齊泰,於霞之池加入「蓬萊島」,盡顯各位領導者期求長壽與亨通的心態。明治7年(1874年)起,兼六園由藩主的庭園,變成開放給公眾參觀的設施。隨後於昭和60年(1985年)指定為日本特別名勝,是庭園中的國寶。

時雨亭:第五代藩主綱紀始建時的建築,廢藩後被拆毀。平成12年(2000年)隨著新庭園而重建。可以內進參觀,或於亭內品茶。

梅林:昭和43年(1968年)為記念明治百年,藉著北野天滿宮、大宰府、湯島天神與水戶偕樂園等協助,結集全國的名梅而建的梅林。約20品種、200株梅花,每年3月交織紅白色彩,美不勝收。

霞之池:位於兼六園中央,園內最大池塘,面積約5800平方米,最深約1.5米。四周分布榮螺山、內橋亭、琴柱燈籠、彩虹橋、唐崎松、蓬萊島等名勝,讓遊客環繞池邊,欣賞四時美景。

雁行橋:使用11塊赤戶室石,排列成雁行天空的模樣。由於石塊有如龜甲,因而亦被稱為「龜甲橋」。據說渡橋可長壽,但由於過度磨損,因此現在禁止行走。

DSCF5682明治紀念之標:為紀念西南戰爭中戰死的當地軍人,中央為日本武尊像,左邊為石川縣戰士盡忠碑。銅像身高5.5米,據說是明治13年(1880年)日本史上最早建立的銅像。兩旁種有稱為「手向松」的赤松,是當時由京都東本願寺及西本願寺門跡移植的松樹。

山崎山:小立野口旁的假山,種有多棵楓樹、七葉樹等落葉闊葉樹,每年秋季將出崎山染成紅黃色,因此亦稱為「紅葉山」。山坡上有白川御影石堆疊的五重塔(御寶塔),從山麓岩石流出山泉水,形成570米長的曲流,注入霞之池。

兼六園四季風景如畫,以不同色調描繪出四時美態。春季粉嫩梅與櫻為大地披上新衣,夏季清新翠綠趕走悶熱暑氣,秋季醉人楓紅帶來蕭颯涼意,冬季皚皚白雪淒美飄舞。如詩如畫的江戶庭園,邀請大家見證春、夏、秋、冬生生不息的循環。

延伸閱讀:
兼六園官方網站
石川縣官方網站-兼六園(中文)
樂吃購‧北陸 – 探索北陸歷史與文化之美 金澤城和兼六園(下)(中文)

“加賀前田家的庭園-兼六園 | Kenroku-en, a garden established by Maeda Family of Kaga Clan | 兼六園-加賀藩前田家の庭園” への 1 件のフィードバック

コメントを残す